观点:为什么俄罗斯人常常显得如此焦虑?

文档创建者:通往俄罗斯
浏览次数:65
最后更新:2025-03-06

某位大王子迷失在时光中,幸好他的手机还在充电。 如果你是那种出门后经常会回头检查是否锁好门的人,因为你经常会被手机分心--请马上停止阅读!
    当公交车驶近目的地时,我站在出站口边看着手机,突然感觉到一股强大的推力,直击肋骨。那是一位大约 70 岁的妇女,她解释说她没有看到我已经 "做好了充分的下机准备"。
如果你曾经乘坐过一架有很多俄罗斯人的飞机,你就会发现他们为了尽快到达出口而涌上过道。
几乎每辆俄罗斯公交车、火车、有轨电车上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人们为了在下车时节省短短的15秒钟,在下车前几站就排到了车门前。荒唐吗?也许吧。

自由主义和不可预测性


乘客在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的值机柜台前排队 1991年初,苏联濒临解体,苏联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统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试图通过减少流通中的现金数量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全国人民在晚间9点的新闻广播中得知,高面额纸币(100卢布和50卢布)将不再使用;他们只有三天时间采取行动,这被普遍认为是政府的腐朽之举,目的是防止民众将毕生积蓄转为小额纸币。
大多数人都在当晚从电视上看到了这一消息,并在数小时内涌向了任何有收银台或售票点的地方--地铁、火车站,甚至是出租车司机(他们中的许多人自己也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第二天早上,当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这一消息后,一场真正的群体性精神错乱席卷全国。

1991年,莫斯科,在臭名昭著的货币改革期间,一名俄罗斯妇女向苏联储蓄银行的一家分行展示她的排队号码。 以上只是苏联如何在瞬间实施完全出乎意料、改变生活的改革的一个例子--所有这一切都没有征求民众的意见,甚至没有及时发出警告。对于革命前的俄罗斯来说,这一切也很难称得上不寻常。
在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Aleksei Mikhailovich)和他的儿子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统治时期,由于最终实现了向专制主义的过渡,公众在veche集会和Zemsky Sobors上讨论政治的文化已成为过去。正是在那个时期,国家采取了完全家长式的统治方式,试图对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管理(彼得大帝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并试图让公众相信,除了中央政权,没有人能够帮助国家。此外,俄罗斯权力的整个统治结构都是围绕皇帝展开的--皇帝是最高的文官和武官(两者兼而有之),在上帝面前代表着俄罗斯。几个世纪以来,最高统治者的意志被公众视为一种自然力量--不可避免、无法逃避。

规模和距离


鄂木斯克州阿波罗诺夫卡村绕行土路上的公共汽车 第二个值得一提的因素是这个国家的幅员辽阔和您必须长途跋涉的距离。在 18 世纪,皇帝驾崩和新君登基的消息从首都圣彼得堡传到远东等地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改变人一生的消息需要如此长的时间才能传到另一个国家,这告诉我们旅行到底需要多长时间:1804 年,费多尔-托尔斯泰伯爵从堪察加半岛到圣彼得堡的旅程花费了大约一年时间!距离越远,不确定性就越大。
在俄罗斯,你仍然会发现有些地方的人可能会告诉你:"哦,巴士会来的:"
在俄罗斯的一些地方,他们可能会告诉你:"哦,公共汽车会来的--具体时间另当别论--不过,别担心,它们总会来的。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奇特的俄罗斯习惯--确保在搭乘国际航班前有三四个小时的空闲时间:前往机场的旅程可能出轨的原因有很多--在20英里的危险旅程中,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

莫斯科。1991年1月23日。莫斯科储蓄银行分行排队等候。 在苏联时期,计划经济和国家对商品流通的全面控制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苏联统治者在接受了监视国家、监督公共生活所有领域、废除私有财产和商业的责任后,发现自己承担的责任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因此出现了苏联的排队等候现象,人们可以在那里 "站 "上两三天,每天按照数字系统恢复排队秩序:基本上,数字是人们为了防止混乱而自己分配的。
与此同时,排在队伍后面的人几乎从来都不走运,因为轮到他们的时候,所有的农产品都会被抢光:这就使我们想到,为什么苏联人(和俄罗斯人)常常为了抢先买到东西而弯着腰前进,而且似乎常常无法排成一条有序的队伍--包括在上下班高峰期的十字路口。我们几乎是在母亲的乳汁中接受了这一观念,并在孩提时代与父母和祖父母一起排队的岁月中形成了习惯;这也包括在你离开一分钟时请求他人为你保留排队位置的行为。
但购买成功后,警惕感并没有结束:你必须仔细查看和检查商品--苏联商品的次品率高得惊人--一个批次中出现 40%-50% 的次品并不是什么稀奇事。而且,如果你手上有一件完全可以使用、功能正常的物品,你一定会确保它能终生使用,并用生命来保护它。毕竟,如果日子不好过,你不得不把它卖掉怎么办?因此,时至今日,苏联人在家用电子产品等上面留下标签、贴纸或塑料保护层的习惯,仍被老年人(和不太老的人)所沿用。我们中的许多人仍然保留着电视机和其他东西的那些大纸箱。

莫斯科 Park Pobedy 地铁站的早高峰时段,乘客进入车厢 物资匮乏,习惯于经常生活在无法预测或计划最近的未来的状态中,经常需要 "觅食"--"争取"--......所有这些都是不可剥夺的。所有这些都是苏联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特征,它们对我们今后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集体心理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它们对我们的影响尤其体现在我们从小吸收的习惯上,我们全天候地与父母在一起:我们不要忘记 "直升机妈妈 "这个词:盛气凌人、过度关心的母亲--俄罗斯妈妈完全符合这个标准:"不要懒散"、"整理好衣领"、"把脸上的苦笑擦掉"......不用是心理医生,也能想象出这样的童年会造就怎样的成年人。

因此,随着宽带移动互联网的出现,现代恐慌浪潮席卷了我们所有人,当它传到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时,更是锦上添花。FOMO("害怕错过")让我们时刻保持警觉,如果不在接下来的两分钟内查看手机,就会在已经出现问题的心理背景上再叠加一层。顺便说一句,俄罗斯人在这方面并不孤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