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介绍。他从人物的视角出发,探究苦难、心碎和不公的形而上层面,写下了他的名著。罪与罚》的作者预见了全球暴力时代的到来,成为俄罗斯文化最重要的代言人之一。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包括《白痴》、《恶魔》和《卡拉马佐夫兄弟》,巩固了他作为19世纪俄罗斯文学巨匠的地位。他永恒的作品影响了从弗吉尼亚-伍尔夫到奥尔罕-帕慕克等著名小说家和知识分子的创作。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肖像,康斯坦丁-瓦西里耶夫著。 这是一条双向的道路,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作家也有自己的文学偏好。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家族有公开读书的传统。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像他的父亲一样,为孩子们朗读俄罗斯和欧洲的经典作品。这位《白痴》的作者通过自己小时候第一次阅读的一本书--《新旧约全书一百二十四则故事》--向孩子们介绍了《圣经》:陀思妥耶夫斯基如此伟大的5个原因</strong>
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常在书信和笔记中提到他最喜欢的作家。他说他非常欣赏伊万-冈察洛夫的小说《奥勃洛摩夫》,并强烈推荐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忠实的读者,他对亚历山大-普希金、尼古拉-果戈理和列夫-托尔斯泰评价很高。查尔斯-狄更斯、维克多-雨果、奥诺雷-巴尔扎克、沃尔特-司各特、威廉-莎士比亚、拜伦勋爵和狄德罗的作品也令这位俄罗斯小说家着迷。
以下五本书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爱。
1.亚历山大-普希金的《黑桃皇后》
陀思妥耶夫斯基从小最喜欢的诗人是俄罗斯诗坛的领军人物亚历山大-普希金(1799-1837),他的文体多变,感情深沉,无与伦比。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他的许多诗都烂熟于心。赌徒》的作者(曾有 10 年的强迫性赌瘾)尤其珍爱普希金的神秘短篇小说《黑桃皇后》。
普希金的这篇力作围绕着年轻的俄国德裔军事工程师赫尔曼(Hermann)展开,他得知同僚的祖母(年迈的伯爵夫人安娜-费多托夫娜-托姆斯卡娅 Anna Fedotovna Tomskaya)掌握着赢得牌局的秘诀。赫尔曼近乎疯狂地想从祖母口中套出这个秘密,于是他开始与伯爵夫人的小女儿丽扎维塔(Lizaveta)偷情。但是,当安娜-费多托夫娜拒绝与赫尔曼分享她深藏的秘密时,事情发生了变化。
2.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常翻阅被誉为第一部现代小说的《堂吉诃德》。他非常喜欢这部由两部分组成的史诗,并多次重读。
《堂吉诃德》这部西班牙巨著首次出版于17世纪初,描写了两个超凡脱俗的伙伴--堂吉诃德-德-拉曼恰和他忠实的侍从桑丘-潘沙的骑士冒险故事。堂吉诃德》是对生命本质的永恒思考,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善与恶都不可能永恒;因此,既然恶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那么善现在一定近在眼前。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同,他是一个常年乐观主义者。
3.乔治-桑的《L'Uscoque》
陀思妥耶夫斯基喜欢情节曲折、人物离奇的故事。对于乔治-桑(1804-1876 年)的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 "被故事中贞洁的、最高纯度的类型和理想,以及严格而克制的基调的谦逊魅力所打动"
乔治-桑(本名阿曼婷-露西尔-奥罗尔-杜平,之所以使用男性笔名,只是因为在 19 世纪,男性小说家比女性小说家更受欢迎)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忠实信徒,他非常欣赏乔治-戈登-拜伦的戏剧诗。L'Uscoque》的主要灵感来自拜伦的悲剧诗篇《海盗》和《拉拉》。
《L'Uscoque》的故事发生在 17 世纪之交。威尼斯青年奥里奥-索兰佐(Orio Soranzo)娶了海军上将莫罗西尼(Morosini)的女儿乔凡娜(Giovanna)为妻。他得到了一大笔财富和军衔作为奖赏。他的任务是打击海盗,保护威尼斯商船。但是,由于失去了妻子的遗产,奥里奥站到了海盗一边。乔凡娜被囚禁在城堡里,而她的丈夫则与一个名叫娜姆的小妾为伴。
在《L'Uscoque》中,善与恶的永恒对抗将以死亡告终。
4.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
雨果的这部巨型历史小说于 1862 年首次出版,一经问世便大受欢迎。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一封信中承认:"与我们所有专家的意见相反,《悲惨世界》的地位应高于《罪与罚》。"
小说的中心人物是前罪犯冉阿让,他因为偷了一块面包而入狱。当他的 19 年刑期终于结束时,他的生活却每况愈下。他乞丐般的衣着和饱经风霜的面容令人厌恶。冉阿让被视为粪土,每扇门都对他紧闭。只有一个人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就是迈里尔主教(又名蒙西涅尔-比安维努)。悲惨世界》的每一页都充满了阴谋、悬念和情节的曲折,是一部极具人性力量和文学魅力的小说。
陀思妥耶夫斯基也非常重视雨果的其他作品。他称赞《被判刑者的最后一天》是 "超现实主义边缘的现实主义 "的开创性实验,并亲自将雨果的短篇小说翻译成俄文。有趣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将这位法国作家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荷马相提并论,称他们的共同点是 "婴儿对诗神的信仰"。
5.伏尔泰的《康蒂德》
伏尔泰(1694-1778 年)与理性时代(或启蒙运动)大致同龄,并最终成为该时代的重要象征之一。他的作品以轻松、犀利和诙谐的笔调,反对教会和宗教狂热、国王的绝对权力和专制主义。
坎迪德是一个年轻人,他盲目地相信无论发生什么都是 "最好的"。当他被赶出生养他的 "象牙 "城堡,被迫开始周游世界时,坎迪德才开始转变看问题的角度。
伏尔泰的这部短篇小说充满了讽刺和悖论,是一部无与伦比的充满智慧和深度的杰作。在《康蒂德》中,这位多产的法国作家(本名弗朗索瓦-玛丽-阿鲁埃)对社会规范和惯例、文化和宗教、恐惧和压力进行了讽刺性的论述,得出的结论是:虽然生活非常艰难,但隧道尽头一定会有曙光。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