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红帐篷》(1969 年)、《远方的米奥》(1987 年)和《青鸟》(1976 年)有什么共同点?它们都是由苏联和外国电影制片人联合制作的。苏联和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参与的第一个此类联合项目是根据卡累利阿-芬兰史诗《卡勒瓦拉》于 1958 年拍摄的童话电影《桑波》。
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芬兰和苏联在电影领域的合作仅限于购买电影。随后,两国从仅仅发行电影发展到全面制作自己的电影:首先是一部关于特里约基居民的纪录片--《卡累利阿地峡上的特里约基居民》,他们在战争期间移民到芬兰,访问列宁格勒及其周边地区。
第一次艺术合作制作的经历是根据史诗《卡勒瓦拉》改编的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伊尔马利宁(Ilmarinen)的永恒铁匠前往永寒之地波赫耶拉(Pohjela)寻找被女巫卢希(Louhi)绑架的妹妹安妮卡(Annika)。她的情人莱明凯宁也一同前往。为了救出被囚禁的女孩,主人公们必须满足路易的要求,而路易最想要的就是神奇的桑波磨坊,那是幸福和繁荣的源泉。
带特效的童话
苏联和芬兰联合项目的导演是亚历山大-普图什科,他是著名的童话电影大师,著有《萨德科》(1953 年)、《伊利亚-穆罗梅茨》(1959 年)和《迷失时代的故事》(1964 年)。第二位导演是 Holger Harrivirta。芬兰顾问、哲学博士维尼-考科宁(Vinee Kaukonen)和库斯塔-维尔库纳(Kustaa Vilkuna)教授确保《桑波》没有偏离原著
苏联和芬兰演员都在影片中扮演了角色:例如,芬兰演员乌尔霍-索梅萨尔米(Urho Somersalmi)扮演了圣人韦纳迈宁(Väinämäinen),俄罗斯演员乔治-米利亚尔(Georgy Milyar)扮演了魔术师。拉脱维亚非职业演员安德里斯-奥申(Andris Oshin)则扮演莱明凯宁。拍摄地点在彼得罗扎沃茨克附近,康乔泽罗湖西岸的桑波山上。
制作过程相当耗费人力:场景是按顺序拍摄的--先用俄语表演,然后再用芬兰语表演。他们同时拍摄了两个版本:宽银幕和全屏幕。
普图什科不仅是童话电影大师,还是许多综合作品的创作者。在他的电影中,安妮卡的触碰让花朵绽放,巫婆卢希的斗篷飞过大海,抓住女主人公并将她送到女主人身边;在其中一位女主人公面前,出现了道路的剪影,导演将其描绘成一位老妇人。
HOLLYWOOD 'KALEVALA'
不仅苏联和芬兰观众对这部电影感兴趣,好莱坞观众也很感兴趣。制片人罗杰-科曼(Roger Corman)将《桑波》缩短了 30 分钟--这部电影在美国上映时的名字是《地球冻结之日》。在这个版本中,令人惊讶的是,苏联演员并没有出现在片头;他们都被 "改名 "了--尼娜-安德森(Nina Anderson)和约翰-鲍尔斯(John Powers)取代了伊芙-基维(Eve Kivi)和安德里斯-奥申(Andris Oshin),而格雷格-西贝柳斯(Greg Sibelius)取代了普图什科(Ptushko)和哈里维塔(Harrivirta)被列为导演。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