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刚臂》剧照 "我们的人民不坐出租车去面包店!"苏联经典喜剧《金刚臂》(1969 年)中的一位女主人公如是说。
上述关于出租车和面包店的说法立即成为苏联的著名口头禅。
《金刚臂》剧照 这句话体现了苏联人对出租车这种资产阶级奢侈品的蔑视。事实上,没有人会打车去街角的面包店!
在苏联,大多数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数幸运儿拥有私家车。私家车是可以买到的,但往往要等上好几年(!)才轮到你(更多信息请点击此处)。有私家车的人当然会帮忙把朋友送到别墅,帮助搬家,还会在车上系上丝带,载着他们认识的新婚夫妇在城市里兜风。
出租车司机 大老板、将军和官员肯定都有公司的汽车和私人司机,他们的工作是有报酬的。这是身份的象征。
那么出租车呢?当然有一些。20 世纪 60 年代,苏联当局甚至讨论过大规模生产 "透视出租车",一种舒适的小型客车。
透视出租车
一辆出租车要多少钱?
如前所述,出租车在苏联是一种奢侈品,价格不菲。"圣彼得堡(当时的列宁格勒)居民奥尔加说:"在 20 世纪 80 年代,如果我迟到了,有时可以奢侈一下,打车去上班,但在下次发工资之前,我只能喝咖啡。
出租车站 比较一下吧:出租车每公里 0.10 卢布起。而公共交通的票价仅为 0.03-0.05 卢布/次。而苏联人的平均月薪大约为 150-170 卢布。
莫斯科出租车站 出租车司机几乎被视为特权阶层。他们收入丰厚,可以驾驶 "伏尔加 "和其他高级轿车(二战前还有 ZIS-101 豪华轿车)。人们还认为,出租车司机知道很多秘密,因为他们在送乘客前往目的地的途中,会与各种知名人士进行交流。然而,正是这些出租车司机编造了许多虚假的谣言。
《普柳什契哈的三棵白杨》剧照 另一部苏联经典电影《普柳什契哈的三棵白杨》(1968 年)的重要部分就发生在出租车上。出人意料的是,影片中的出租车司机慷慨而诚实,他从火车站接了一位女士,只花了一个戈比,尽管他继续做自己的生意,载着她穿越莫斯科。
哪些人在哪些场合使用出租车?
如果车顶上亮着绿色的 "免费 "标志,您就可以搭乘出租车。也可以通过电话叫车。不过,服务效率不高。
莫斯科的出租车 "每次我们打车去剧院或打车去机场,对我母亲来说都是巨大的压力。因为有时出租车要等很长时间才能到,有时司机根本就不来,"一位莫斯科妇女回忆起她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童年生活时说道。在苏联时期,航空运输并不普及,所以去机场不会出现大塞车。有时,他们也载人往返火车站,但大多数人更愿意谨慎选择到达时间,然后搭乘地铁或其他公共交通工具。
一位年轻的莫斯科人乘坐出租车 有些人一辈子只乘坐一次出租车。与此同时,出租车还可以用来从妇产医院接妻子。有些人则会在参加完大型宴会后乘出租车回家。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