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年代莫斯科七大夜总会(图片)

文档创建者:通往俄罗斯
浏览次数:84
最后更新:2025-03-01

那是 2000 年代初,夜总会生意兴隆。夜总会不再是异国情调的消遣场所,而是首都文化代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些地方甚至获得了崇拜者的地位,养育了整整一代人。
   
1. "夜航"(1991-2020)


这是莫斯科出现的第一家正规夜总会,位于市中心的特维尔大街(Tverskaya Street),是与瑞典企业家合作开设的(后来被称为 "瑞典大使馆")。20 世纪 90 年代,这里因其主要由黑帮分子和外国人组成的顾客群而脱颖而出。然而,到了新千年伊始,越来越多的普通莫斯科人开始光顾这里。
联合创始人尤里-吉维茨(Yuri Giverts)后来回忆起当时的气氛:"我们偶尔也能看到红莓色的西装(通常是所谓的'新俄罗斯人'穿的,他们是商人,通常是不光彩的人物,在 20 世纪 90 年代赚了大钱)。但是,他们在这里并不自然,感觉很不自在,就像一个外来的存在,因为他们无法真正充分表达自己的力量。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展示自己的酷,而俱乐部并不适合这样做。"
"夜航 "于 2020 年悄然消失。现在,一家名为'Vareniki'的咖啡馆租下了这个零售空间。

2. '16 Tons'(1996-)


该俱乐部以美国作曲家梅尔-特拉维斯(Merle Travis)1946年创作的一首献给劳苦矿工的歌曲命名。时至今日,每场演出开始前都能听到这首歌。
"16吨 "最初为吉他乐队赢得了声誉。当时的想法是在一个屋檐下聚集尽可能多的国内外摇滚乐队:"The Residents"、"izzicato Five",甚至连玛丽莲-曼森(Marilyn Manson)都曾造访过这个私密的场所(不过,令当时俱乐部的客人们感到惊讶的是,他从未真正表演过)!
这些演出总是在夜晚的人群中引起轩然大波,其他俱乐部很快也纷纷效仿。
这家俱乐部(一楼实际上是一家英式酒吧)现在仍在营业,并继续邀请各种类型的前沿音乐项目前来演出。虽然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店主和酿酒厂都没有改变,这里自酿了六种精酿啤酒。

3. "宣传"(1997-)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