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为什么要把拉斐尔的画作和其他德累斯顿杰作归还给德国?

文档创建者:通往俄罗斯
浏览次数:145
最后更新:2025-03-03

1955年5月2日,莫斯科普希金美术馆举办了纳粹战败后苏联军队从德累斯顿美术馆带走的杰作展。为什么苏联人民在战后十年才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拉斐尔的杰作《西斯廷圣母像》?
    1945年2月13日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几个月里,发生了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空袭。773 架英国轰炸机分两波轰炸了德国历史名城德累斯顿,当时德累斯顿人口约为 63 万。英国人夜袭了这座不设防的城市,第二天又有 311 架美国轰炸机轰炸了该地区。在遭到如此毁灭性的攻击后,这座城市梦幻般的巴洛克建筑,包括著名的艺术收藏品建筑,都成了废墟。

1945年2月,被英美轰炸基本夷为平地的德累斯顿市 幸运的是,许多最有价值的物品在战争中得以幸存,它们在致命空袭前几年就被藏在德累斯顿城外。事实上,从 1938 年开始,纳粹就开始从国家和地区收藏中转移博物馆珍品,到 1943 年已基本完成。这次 "搬迁 "是希特勒的个人行动,他雄心勃勃的计划极大地影响了博物馆行业。

林茨的 "元首博物馆"

希特勒的童年是在多瑙河畔的奥地利小镇林茨度过的。1938 年,他胜利地回到了这个小镇,并计划建立自己的超级博物馆,其中将包括来自被征服地区博物馆的世界著名杰作。这个 "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收藏 "的编纂工作由这位暴君亲自主持。这一大规模行动被称为 "林茨特别任务",或 "元首博物馆"。

1945年3月,柏林,希特勒与改建后的林茨市缩影 希特勒希望林茨不仅成为纳粹德国的文化之都,而且成为全世界的文化之都。根据他的计划,林茨将成为一座堪称典范的 "艺术之城",包括歌剧院、图书馆、电影院、美术馆、雕塑收藏馆等。
汉斯-波塞(Hans Posse)是德累斯顿艺术收藏馆的馆长,也是德国著名的艺术史学家之一,他负责编纂超级博物馆的藏品。收集的方法是什么?它将以德国博物馆收藏的杰作为基础。与此同时,那些被希特勒称为 "西方文明 "一部分的国家--例如法国和奥地利--的国家收藏则未被触及。

一张历史照片显示,1938 年 6 月 18 日,汉斯-波塞(Hans Posse,左)与阿道夫-希特勒一起漫步德累斯顿艺术馆 超级博物馆的部分艺术品是购买的。但是,其中大量作品是从 "民族敌人 "和 "劣等民族 "那里没收的,纳粹将斯拉夫人和犹太人归入了 "民族敌人 "和 "劣等民族"。
因此,即使在二战爆发之前,德累斯顿的杰作,包括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像、提香的白衣女子肖像、维米尔、丢勒、伦勃朗、霍尔拜因、克拉纳赫等人的作品,都被打包运往易北河以西的储藏室藏匿起来。

发现隐藏的杰作

1945年5月,在格罗斯科塔村附近的一个采石场,一支由苏联中尉列昂尼德-拉宾诺维奇(Leonid Rabinovich)指挥的搜索队发现了德累斯顿美术馆藏匿的一批绘画作品,其中包括拉斐尔的传世名作西斯廷圣母像

米哈伊尔-科尔涅茨基(Mikhail Kornetsky)"拯救圣母",1984-1985 年 其中几处藏匿的画作和其他物品被立即转移到位于皮尔尼茨的萨克森选帝侯避暑山庄。
战后,拉比诺维茨于 1956 年出版了一本虚构的回忆录《七天》(笔名 Volynsky),讲述了寻找德累斯顿珍宝的过程。在讲述如何发现并打开装有西斯廷圣母像的盒子时,作者用艺术的语言描述了他所在营的士兵们对盒子的特殊态度:"

德累斯顿美术馆的废墟,1945 年 1945年8月11日,《西斯廷圣母像》与德累斯顿美术馆收藏的其他作品一起运抵莫斯科普希金国立美术馆。

绝密

最初,将德累斯顿的珍宝送回祖国是不可能的--苏联领导人曾计划将它们加入普希金博物馆的古代大师绘画收藏中。苏联著名艺术史学家安德烈-切戈达耶夫(Andrey Chegodaev)当时是博物馆战利品基金的馆长,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奉命......悬挂博物馆的整个艺术展厅,将我们的画作与来自德累斯顿的画作混在一起。当时不存在'拯救'德累斯顿画廊的问题,它被视为战利品"。

1955年,莫斯科普希金美术馆举办的 "德累斯顿美术馆杰作展 "上的拉斐尔《西斯廷圣母像》 然而,就在安装工作完成后,高层有人禁止向公众展示这些画作。
20世纪40年代末,斯大林签署了一项法令,禁止任何人接触这些流失的杰作。只有博物馆馆长谢尔盖-梅尔库罗夫(Sergey Merkurov)、修复人员和馆长安德烈-切戈达耶夫(Andrey Chegodaev)有权进入收藏这些作品的大厅。"

苏联艺术家在普希金博物馆探索拉斐尔的杰作 1955年,苏联领导人决定将藏品移交给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55年3月3日,外交部长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Vyacheslav Molotov)在给中央委员会主席团的照会中提出了德累斯顿美术馆绘画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可以提出两种解决方案:要么宣布这些画作是属于苏联人民的战利品,向公众开放;要么将它们作为德国人民的国家财产归还给德国人民。在目前情况下,第二种解决方案似乎更为正确。将画作交还给德累斯顿美术馆将进一步加强苏德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政治地位。"</em>
第二种方案获得了胜利。

西斯廷圣母像的苏联历史

在归还之前,画作曾向公众展出:展览于 1955 年 5 月 2 日胜利日纪念日前夕开幕。这在经历了二战悲剧的人们心中引起了强烈而真挚的反响。"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参观者来到这里。人们从其他城市赶来,观看提香、伦勃朗、丢勒、维米尔的画作,而他们以前只知道这些画作是复制品。

德累斯顿艺术大师作品展期间的普希金美术馆外墙 对于经历了战争和战后岁月的博物馆工作人员来说,组织这次展览是一项重大挑战。在这些画作进入博物馆的十年间,苏联专家对其进行了修复和全面研究。这使他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三个半星期)制定出展览计划,编制目录和简短的指南,并为展览准备导览和讲座。为了展出德累斯顿油画,必须腾出14个房间,将2500多件作品从主要收藏移至储藏室。

1955年普希金国立美术馆举办的德累斯顿艺术收藏展上的参观者 特别是为了这次展览,为了满足公众难以置信的兴趣,博物馆一周七天,每天工作12-14个小时。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沃尔洪卡大楼周围第一次排起了长达数小时的长队。共举办了 2000 多次游览活动和 1000 多场讲座。
发现西斯廷圣母像的列昂尼德-拉宾诺维奇(Leonid Rabinovich)也在这次展览上再次看到了圣母像:





将维米尔的《妓女》移交给德累斯顿美术馆  1955 年 8 月 25 日,展览闭幕,并签署了移交第一幅画作--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的《一个年轻人的肖像》<em>的协议。

Albrecht Dürer.一个年轻人的肖像》
总之,苏联向民主德国移交了 1,240 幅修复画作和 1,571,995 件佩加蒙祭坛和绿穹收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发表评论已发布 9

磐弘小赵

发表于 2025-2-18 14: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这段历史真是跌宕起伏,苏联的做法在当时可以理解,既是政治考量也是文化交流。画作的归还让人感受到艺术超越了战争的痛苦。

黑子克星

发表于 2025-2-18 15: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苏联归还拉斐尔的画作是为了加强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友好关系,展现人道主义精神。这次展览让人们重温了艺术的魅力,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

坐看你个小豆豆

发表于 2025-2-18 19: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这段历史真是复杂,艺术品在战争中经历了太多波折。苏联归还拉斐尔的画作不仅是对文化遗产的尊重,也是在政治上强化与德国的关系。

李弟百货

发表于 2025-2-21 09: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这段历史真是复杂又令人感慨。艺术不仅是文化的象征,也是国家关系的体现。归还这些作品,有助于修复德苏之间的关系,真是个明智的选择。

幽默大师

发表于 2025-2-24 14: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这段历史真是复杂又引人深思,战争带走了太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归还画作不仅是对艺术的尊重,也是促进两国关系的一步。令人怀念那些时代。

什坊的冬冬

发表于 2025-2-24 14: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这段历史真让人感慨,艺术的归还不仅是物质的回归,更是国家间关系的重建。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鬼画符

发表于 2025-2-24 14: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这段历史真是复杂,苏联归还德累斯顿的艺术品不仅是出于政治考量,也表现了对文化遗产的尊重。能让人们再次欣赏这些杰作,确实很重要。

梦瑶小姐

发表于 2025-2-24 16: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苏联归还德累斯顿的杰作真是个复杂的历史故事,既关乎艺术,也与政治有关。时隔十年才让大众看到拉斐尔的作品,真是让人感慨!

希曦

发表于 2025-3-3 11: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这篇文章很有趣,揭示了战后艺术品归还的复杂背景。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像》不仅是艺术瑰宝,也象征着历史的纠葛与两国关系的改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